1936年,时任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收到组织部长柯庆施的请示。因应新的斗争形势,柯庆施建议,由组织上对被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院(草岚子监狱)里的同志发出号召,要求他们假意履行出狱手续,重获自由。
按照国民党当局对于薄一波等人的要求,只要他们愿意亲笔书写一份“悔过书”,就可以将他们全部释放。在那个革命年代里,一份“悔过书”就可以能终结一个革命同志的政治生涯。刘少奇考虑了很久,在征得中央同意之后,采纳了柯庆施的建议。
离开草岚子之后,薄一波得以有机会继续投身革命工作。后期,薄一波和柯庆施共事,对于柯的能力和魄力,薄一波一直表示高度的赞许。1948年,薄一波还向华北局力荐柯庆施出任重要职务。可是,为什么多年之后,薄一波会公开表示,自己在柯庆施的问题上,用人失察呢?
政绩傲人
柯庆施1902年出生于安徽歙县。柯家是当地望族,柯庆施从小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。从革命资历来说,他1922年入党,早期从事过共青团工作。九一八事变之后,柯庆施长期在华中地区从事组织工作。全面抗战爆发之后,他担任过中央党校的副校长,主持过统战工作。
柯庆施具有理论基础扎实,工作求真的特点,在管理大型城市的过程中,发挥了突出的骨干作用。根据他的特点,组织上对他委以重任,建国后,他先后担任了南京市委书记、江苏省委书记和上海市委书记。
对于恢复南京、上海等地的社会秩序、生产生活,柯庆施付出了大量心血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除了工作,柯庆施几乎没有什么爱好,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看书看报,了解国内外时事。虽然身居高位,但是柯庆施坚持平易近人的本色,一有时间,就会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间,倾听百姓呼声。
在柯庆施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,上海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轻工业的手表、照相机,到重工业的万吨货轮、万吨水压机,上海首开全国先河,柯庆施用自己的努力交出了一份让中央满意的政绩考卷。
除了工作上的兢兢业业之外,柯庆施的个人生活也秉承一贯的艰苦朴素。一直到他后来位居副国级领导人职务,他的家里都可以用别无长物来形容。他去世后,妻儿的生活都难以维持,还是依靠申请中央补贴才度过难关。
从信仰和作风的角度来说,柯庆施是名副其实的老革命。然而在柯庆施的安排任用问题上,刘少奇、彭德怀等老同志都曾经发表过不同意见。
亦左亦右
经历了草岚子事件之后,刘少奇对于柯庆施激进的想法不算太认同,认为他原则性不强,只考虑解决眼下的困境,没有放眼未来。所以,在薄一波提出重用柯庆施的时候,刘少奇起初是不同意的。
薄一波坚持了自己的观点,认为柯庆施的各方面表现都足以担当重任,刘少奇没有继续坚持,而是向薄一波表示,如果将来柯庆施出现问题,薄一波需要承担考察干部不公的责任。这种表态,其实已经意味着高度的不认同了。
进入五十年代后期,刘少奇同志的担忧逐渐变成了现实。柯庆施先是以激进的文章,表达“左”倾冒进主义思想,又在庐山会议期间,大搞材料,批判所谓的右倾主义。
彭德怀在1962年致中央和毛主席的长信中,也曾经就柯庆施的问题警示中央,要求审慎对待柯庆施的任用问题,可惜,他的声音被湮灭在反右倾的浪潮中无人问津。而柯庆施由于掌握了中央的政治发展脉搏,在六十年代又以“大写十三年”等口号成为革命领军人物。
1965年,柯庆施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。当选副总理后不到三个月,柯庆施在成都病逝。因为去世较早,柯庆施在中国政坛掀起的浪花不大。但是,由于他的破格启用,在上海从事宣传工作起家的张春桥得以进入中央工作,并最终成为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。